评课记录 - 02

发表时间:2013-10-21 12:18

评课记录 - 02.jpg

“同课异构”作为一种教研形式,越来越显示它的优势所在。同样的课题,不同的设计,一样的课堂,别样的操作,殊途同归,却更能彰显教师的个人教学理念与风格。

下面就王老师和程老师的图表管理进行评课。

发言:

1、教学基点:导—教—练

无论什么课堂,开口的**句话总是最难的,成功的导题不仅能铺就课堂环节的延伸,更能有效俯瞰课堂,了然于胸,这方面两位老师无疑都是高手。王老师的“我校高考情况一览表”简洁中见本课时的主题,虽巧饰行迹无丝毫大张旗鼓之势,却不若程老师以自我介绍中“高一月考情况表”带出文本内容来得自然而自信,信手拈来,体现生活!

然良好的开端还只是成功的一半,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任务的掌握,对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仍是要点。王、程的课堂都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注。王老师的示例法、引导法、指示法等从整体到个体,真正从各个层面让任务在课堂飞扬,较之程老师的操作落实环节更显务实与实效。而程老师则充分发挥自身信息优势,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力,在课堂参与力方面更值得我们去学习。

虽然王老师的课有“拓展能力”主题深化训练,程老师的课有“评分结果”深度拓展训练,然遗憾的两节课均未能就学生的美育能力作出探索。

发言:

除却操作教学环节,两节课**的区分点即教学重点的目标界定。王老师在“艺术”上设计教学,张老师从“实用”入手,将教学目标锁定“联系生活实际,从不同角度体会EXCEL软件对学习、生活及人生的意义”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

设计上,王老师从“高考情况表”导入,体会本学校近十年高考成绩连续成长的情况,布置练习紧绕目标,丝紊不乱;程老师的“学生月考情况析表”更是集中突破目标的设计,逐层推进,丝丝入扣,二者都找到了支撑课堂活起来的着力点。但似乎美中不足的是前者过于拘谨,限制了学生的思维,;而后者又张弛失度,框范不了学生的思维的信马由缰。

总结:

5月3日,信息技术教研组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。开展“同课异构”活动。

王老师、程老师、分别执教信息技术课中的数据图表课。课后,二位老师根据他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效果,进行了讲评。老师们针对课堂教学,提出了自己的感想。大家各抒己见,按照“3+1”的评课精神,不仅指出了学生学习的长处和不足,更提出了二节课中老师的不足,为上课老师的今后不断的进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。

参加本次活动的教师们以课例为依据,开展了探讨。每个与会的老师都感到学有所获,学有所得,大家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,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,收获了许多,受益匪浅。